快迅新闻
当前位置:百姓观察  >  传承  

四川崇州:竹编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04-16 16:08:20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讯(唐海龙 樊馨儿 贾元东)近日,四川崇州道明的竹编非遗传承人,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传授竹编技艺,不但让群众学习到竹编技艺,感受到竹编文化,还为他们的竹编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就这样,墨绿的,墨绿的也很漂亮,很有质感,很高级!还有这个,粉色的,这个,不管什么样的汉服都能搭。”今年28岁的杨隆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她就宅在家里,通过网络平台为粉丝介绍竹艺产品和竹编非遗文化。


以前,道明镇竹编非遗文化推广及产品销售更多的是依托线下和实体,2月18日,杨隆梅受邀参加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非遗公开课”,视频录制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杨隆梅说,道明竹编虽然小有名气,但是长期以来,基本都是线下传授技艺和营销,外地游客也不能完全欣赏和学习产品的制作过程,这就导致大家对竹编非遗技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非遗产品如何生产和制作,更别提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了。”


通过参加此次非遗公开课,为杨隆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为道明竹编的非遗传承人,她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更好地传播竹编非遗文化,因此开始尝试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教学和产品营销。


杨隆梅介绍,通过多个平台的线上推广,2月底到4月初,她所在的合作社接到了近20万元的订单量,现在大家都在赶工期制作产品。


同样,竹艺村90后竹编新生代传承人肖瑶,一有空就和男友任佩哲在家录制竹编教学视频。“今天我们要教学的就是我们的竹编发簪,我们需要到的就是十八根竹片以及剪刀、胶水和胶带,现在我们就要把准备的材料先拆开。我们这次的编法就是挑一压一的编法。”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明人,肖瑶见证了道明竹编的崛起。2019年她毅然辞掉了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道明,投身竹编事业。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仅靠家传竹编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肖瑶充分将当下年轻人审美和需求运用到传统技艺上。为此,她专门到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地,进行专业学习。2019年,肖瑶荣获“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瓷胎竹编项目第一名。


目前,她创办了红梅竹编工作室,同步成立了成都竹居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在当地创立了红梅竹编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网络教学视频的一个机会,于是我们用手机拍了第一集视频,受到了广大的关注和支持。”


肖瑶告诉记者,起初,他和男友没有专业的设备录制视频,更不会视频剪辑和制作,因为疫情不能出门,他们商量决定购买专业设备,学习剪辑制作,通过网络视频传授竹编技艺。下一步,还打算通过互联网来推广竹编体验,“大家可以在网店上购买材料包,在家就可以体验我们的竹编文化。” 肖瑶说。


肖瑶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竹编技艺,感受竹编非遗文化,自己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社教平台,进行竹编技艺和产品展示,在扩大道明竹编知名度的同时,也拓展竹编产品的销路。


据了解,道明竹编是崇州市道明镇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又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明竹编是崇州市道明镇的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边缘,素以竹编之乡著称,竹资源丰富,该镇竹编历史悠久,编制材料、工艺独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其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多年来,崇州市不断深化非遗保护和传承,以产品开发为核心、人才培育为基础、广泛宣传为重点,以道明竹编的研发提升为示范,推动形成非遗传承发展合力。


近年来,崇州市聚力转型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做实、做强、做大在地竹产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4月3日,当地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扶持集体经济组织、整合道明当地竹编专业合作社,成立四川道明竹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种新的模式,将起到进一步对竹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挖掘,针对性的在装饰装修,户外装置领域,进行竹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在新经济背景下,我们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视频直播、网络推广、线上平台以及我们的电商渠道,对我们当地的特色产品进行主题包装,扩大我们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公司总经理张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