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迅新闻
当前位置:百姓观察  >  社会  

“绿色书院 垃圾分类”大型志愿者主题活动在成都举行

2019-10-08 15:31:30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讯(雷丹 黄建平 记者 胡发寿) 8月29日,由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道发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环保;城市更加绿色;地球更加健康的“绿色书院 垃圾分类”大型志愿者主题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庆云社区举行。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何卡明处长、锦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游健副局长;锦江区书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蔡永瑞;锦江区书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延松、锦江区委社治委贾云倩等,以及社区居民、志愿者和媒体代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图为:欢快的舞蹈拉开了活动的帷幕。


据了解,我国1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仍然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生活垃圾。 600多个大中型城市中4分之1的城市,已经没有填埋垃圾的合适场所,面临垃圾无处安放的问题。成都市居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7600吨,平均每人每日生产垃圾1.1公斤,年产量排在全国第5名。目前,成都厨余垃圾日均产生量大概为1200吨,5+2城区实际收运处置能力只能达到310吨。自然分解的方法(填埋),已经远远跟不上生产。所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行迫在眉睫。




图为:活动现场。


今年6月20日,成都的都江堰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封场,数百万吨垃圾填满了45米深的峡谷。位于龙泉山的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1期工程预计使用25到30年,结果仅用了16年就填满封场;2期填埋场也即将填满,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10年。成都有的市县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形势严峻。


2019年7月,成都市政府发布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市民意见。8月2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介绍全省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就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而《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将争取今年底,通过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尽早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成都立法工作的推进也意味着,正式实行垃圾分类的时间离市民越来越近。



图为: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何卡明处长致辞。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提出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4类。它们分别对应蓝色、红色、绿色以及灰色。


可回收物:(即再生资源)是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厨余垃圾:是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基本等同于平时所称的“湿垃圾”。主要包括: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产生的餐饮垃圾及居民家庭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废弃肉类鱼虾、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是现环卫体系主要收集和处理的垃圾。



图为:锦江区书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延松致辞。


活动现场,首先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何卡明处长致辞。他说到:非常高兴到锦江区书院街道办事处,参加“绿色书院 垃圾分类”大型志愿者主题活动。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到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当中。生活垃圾是一个人人离不开的事情。现在全域成都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是1.67万吨,中心城区每天产生6700~7000吨。传统的方式就是填埋,现在引进了比较先进的焚烧发电。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焚烧发电也赶不上垃圾的增长。大量的生活垃圾只有在源头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才能把我们生活的环境营造好。因此,今天书院街办举行的这个生活垃圾分类活动非常有意义。


成都市的生活垃圾分类, 2015年成都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把20多个部门纳入了推进领导小组的成员。从2016年开始,以目标的形式每年扎实的推进。目前,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就居民而言,覆盖已经达到了将近50%。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的覆盖要达到60%以上。成都市党政机关达到了100%,学校和部分企业达到了100%。这项工作在全民的积极参与下,特别像我们今天书院街办,这样的大力推进和有广大的市民积极的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施行,为市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图为:收荒匠科技联合创始人吴佳碧,针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与普及。


锦江区书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延松在致辞中表示:首先感谢各位居民今天到现场参加活动。尤其是看到今天这么多小朋友,说明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还是很高。书院辖区有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约4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每天日产垃圾60吨左右。前期我们在辖区的37院落,已经完成了40个垃圾分类点的布置和建设。同时,引进社会力量布置了几十个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下一步会有更多的举措,来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当然项工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今天我们一方面是作为垃圾分类活动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号召大家一起携手,搞好垃圾分类工作,保护我们的环境,节约我们的资源。希望大家把这个号召带回去,用实际行动影响亲朋好友和我们身边的人,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这是一个起步需要我们在行动中、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各位居民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与我们办事处、社区进行交流。


活动中,收荒匠科技联合创始人吴佳碧,针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在对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宣传与普及时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如今生活好起来了,但勤俭节约和废物利用,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是的垃圾的制造者,又是的害者。我们更应该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要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






图为:参与垃圾分类游戏的小志愿者。


吴佳碧特别提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垃圾变废为宝。回收1吨废塑料,可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回收1吨易拉罐融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相当于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小朋友参与的垃圾分类游戏和垃圾分类知识的问答。这些活动让居民们直观的了解到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积极参与其中。









图为:小朋友和社区居民踊跃回答问题。



图为:小小志愿者合影留念。




图为:活动现场垃圾分类的体验区。



图为:建造在庆云社区院落等待启用的分类垃圾回收投放点。